
別人的麵粉可以吸到76%,我的只能72%?
每次問高手們麵團太濕怎麼辦?大家都告訴我一直打,打到麵團收得起來為止。
到底濕麵糰有沒有可能一直打,打到收起來為止?如果可以,那我的麵粉吸水量到底是多少?
興趣一來,我可憐的KA 250瓦開始被狂操了。
這次的實驗,用的是『鮮奶高鈣土司』的配方,原配方水份就有74%(連奶油,奶油佔麵粉15.2%),我先照原配方的量量材料。上次多加了36g的粉,今天開一包新粉,我要看到底我的麵粉吸水性在狂打之下是多少。
所有的材料全下之後,麵團開始濕黏,我把 KA
加速到3,到4,到5,還到6,可憐的攪拌器越轉越快,發出陣陣怒吼還全身抖動。我緊緊的抓著它,怕頭甩飛了,也密切地注意麵團的變化。
真的有些神奇,原本濕黏不像話的麵(糊),隨著 KA
瘋狂的轉動開始慢慢的聚集。我不停地操它,有點擔心筋度會被打斷,但是想到我的攪拌器馬力原本就小,不至於打斷麵筋,於是就這樣攪了30分鐘
(約25分鐘時,我又加了兩次5g的麵粉)。
30分鐘後取出,雖然還是黏缸,但是卻不會黏手,而且觸感非常奇特,軟卻不大黏,我又拿5g麵粉灑在桌上當手粉,麵糰很容易被搓揉,而且筋度完全被打開。薄膜產生,撕開的洞有圓滑的邊邊,雖然我的器很陽春,但是我猜,這應該是真正的攪打方式吧!只是這樣操,我的
KA 遲早會被操掛掉。
結論:這次手粉總共只加15g,麵團吸水性最高還是72%
而已。
這次特地把麵團分割成160g x
6,做成兩條12兩的帶蓋土司。麵團減少的結果讓我的最後發酵等非常久,一個小時四十分鐘後,土司終於漲到八分滿,所以用330度F去烤它,烤30分鐘。
果然出現了很方正的土司。但是因為底部太軟,一放上網架就歪一邊,變成『阿吉仔』土司,真是功虧一匱啊。
到底要怎麼做,出爐的土司才不會歪一邊呢?